退火方法
我们根据退火温度的高低和退火时间的长短来区分退火方法。
1、去应力退火。去应力退火时,通过材料的塑性流动降低了锻件的内部应力。这种内部应力可产生于浇铸、轧制、锻造或焊接等阶段。采用这种方法时,需将锻件在550℃-650℃之间退火1-2小时。
2.重结晶退火(中间退火)。当材料组织因冷作成形时扭曲而需恢复到未扭曲组织状态时,便采用这种退火方法。通过在550℃-650℃温度范围内数小时之久的退火,可形成全新的组织。
3、软化退火。采用这种退火方法时,根据钢的碳含量不同,将钢加热到680℃-750℃之间的温度范围,然后在该温度下保持若干小时。采用摆动退火也可以达到这种效果。摆动退火时,温度在PSK线附近上下变动若干次。 通过软化退火使条状渗碳体转化成晶粒渗碳体,从而使材料更容易成形和切削。
4、正火。若要消除材料中的不均匀组织或粗晶粒组织,需采用这种退火方法。它是在紧靠GSK线上方区域的温度范围内的短时间退火。退火时将形成全新的晶粒,产生一种均匀的细晶粒组织。这个过程我们又称为组织再细化。
5、扩散退火。我们把这种退火方法理解为1050℃-1250℃之间的长时间退火。它的作用是平衡锻件在浇铸时出现的浓淡差异(偏析)。
退火缺陷
若未能遵守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,将导致出现无法预料的组织变化。如果长时间大幅度超出退火温度,将导致材料的损坏甚至毁坏。
更多锻件资讯请关注 锻件网 www.duan168.com